top of page
搜尋

拜託媽媽不要在聽講座了!

  • 作家相片: 美辰 劉
    美辰 劉
  • 2022年4月22日
  • 讀畢需時 1 分鐘

好多心痛的故事,是家長學了講師/教育者/權威專家,說了育兒的方法

學了行為導向的做法

但忽略了"主軸"(情緒、人格、關係情感)


如: 孩子有情緒,不要讓他當下處理問題,讓他冷靜、處理後再討論問題


結果現實上變成許多父母-->


看著手機、或冷漠的表情, "叫孩子自己去冷靜"

可能是房間、或規畫一個地方,叫孩子去冷靜,

順便送上自己拒絕、冷漠、威權、命令的非語言表達


沒有愛、沒有接納、沒有理解和包容


專家沒有這樣說....真的沒有叫大家這樣做...


我們不要只學了一點做法,通常是行為上的教育方向,

而忘記我們自身的人格主軸,

我們做為人的堅持、對於教育孩子的自我心性


我們是否帶著愛、帶著理解、帶著真正的理性與開放

去執行所謂專家講的行動?


我們可以"帶著愛、理解的眼神",開放的蒐集資訊,看待孩子的情緒

幫助他冷靜、幫助他使用方法從機動平復下來

給予足夠的安撫,讓他覺得安全與被接受

他可以很快學會自我安撫,並內化正向的安撫技巧給予自己


這才是情緒中不處理問題,而是幫助他一起處理、讓他內化我們處理的方式,

然後學習平靜後再來溝通。


愛才會帶來一切事情的解決走在正確的道路上

 
 
 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嬰幼兒心智功能不可輕忽

兒童早療延誤的原因,其中一項來自於教師的愛心、用心和勤勞.... 嘆息.... 媽咪沒關係,我們HOLD的住 交給我們就好 小孩子,活潑很正常 中大班就會好多了! 再大一點就好了,男生都比較調皮... 不要帶去評估,這樣會給他貼標籤 現在這樣的小孩很多,很正常(???)...

 
 
 

Comments

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  • Instagram

Inner Pieces

123-456-7890

info@mysite.com

© 2023 by Inner Pieces.

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Contact

Ask me anything

Thanks for submitting!

bottom of page